(美美美)-彰化旅遊網
 
最新留言 最新圖片
旅遊新聞 Travel News
中和社區文化活動「繩跡再現-打索仔庄」
2015/07/12 | 分享: 【記者:美美網 彰化縣政府 】
 

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農村再生培根計畫,輔導的彰化縣北斗鎮中和社區,12日上午辦理「繩跡再現-打索仔庄」文化活動,活動中藉由扮三仙、繩跡再現表演秀,帶著民眾穿越時空回到現在;現場活動有實際體驗打索仔、博香腸懷舊味道、舊農具夥伴、早期農產祭等,彰化縣長魏明谷應邀與會,由中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兼中和里長許國男等人陪同,和與會會貴賓體驗過去打索庄的故事,見證「繩跡再現」。 
  與會貴賓陸續與會,還有北斗鎮長楊麗香、田尾鄉長林文華、彰化縣議員洪宗熠、北斗鎮民代表王東魚、張美芳、陳國展、陳大勝、彰化縣警察局北斗分局長蔡鴻謀、地方里長等各級民意代表及地方仕紳等。 
  魏縣長表示,早期鄉親曾在這裡製作繩子,外銷到日本,因為科學的進步麻繩漸漸被尼龍或是塑膠繩所取代,這裡也漸漸沒落,這次的活動可以讓大家了解麻繩的製作過程,傳承麻繩製作的技藝,打造農村特色,發展地方的特色產業,富饒趣味。 
  中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許國男指出,製繩產業在中和社區已經有約百年的歷史,後來因原料短缺加上時代變遷,手工被機器取代而沒落,中和社區將黃麻復育成功,藉由這次的活動讓年輕人得以瞭解傳統產業「打索仔」的製造過程,並將社區產業走向精製化、藝術化。 
  北斗鎮長楊麗香進一步指出,「繩跡再現-打索仔庄」,展現出中和社區居民的向心力,也讓更多人看到北斗中和社區,希望里民同心協力,讓特色產業、地方色彩更加活化,作一個傳承的精神表象。 
  經過中和社區農村再生培根課程培訓後,驚覺早期麻繩文化的可貴,以及可成為社區營造元素之可行性,乃積極尋找瓊麻、黃麻絲新來源,但因社區已不再種植,無法獲得更多材料,使得社區居民保存製繩技術更加困難。民國103年,中和社區克服困難,將僅存的瓊麻絲製成粗麻繩,建置在繩子文化園區,其「打索庄•好神(繩)- 麻繩文化園區」計畫更獲得「103年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實作競賽」僱工購料類金獎牌。 
  60年代左右,黃麻製造繩、袋等產品,在日治時期曾大量輸往日本。打索仔庄村內的路,幾乎都曬滿彩色的麻繩作為「花籃繩」,但在塑膠繩、尼龍繩出現後,中圳仔手工麻繩瞬間失去競爭能力,「黃麻」逐漸失去蹤影;「瓊麻」亦隨屏東的瓊麻原料工廠關門而失去生機。從此,中圳仔手工製繩業一年不如一年,90年代後期,幾乎失傳。 
  居民共識推動製繩文化保存與活用,「中和社區農村再生計畫」利用麻繩將中和里的人文、歷史、產業、資源,綁成信念,透過『繩跡再現-打索仔庄』活動,激發出中和里的生命與光榮,中和里將讓大家看到「神(繩)跡再現」!
回上一頁



 
關於我們廣告刊登客服信箱 合作提案 隱私權政策 線上付費
客服信箱:mmchured@gmail.com